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教育学院开展“悦读·启智·共鸣”读书分享会

2024.11.11

为响应学校“读好书 迎未来”行动方案,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11月6日教育学院与学校图书馆再次合作开展“悦读·启智·共鸣”读书分享会(第二期),引导学生畅游经典,博览群书。本次读书分享主要面向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活动嘉宾为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志华,分享人员为张雯雯、练思慧、李海婷、肖子涵等4名同学。

练思慧分享的书籍是《平凡的世界》。她在分享中向大家展示书中所描绘的农村生活和社会变迁,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表现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通过对那个时代的社会介绍,让学生对中国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明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一代代人奋斗出来的。

20241111152933719.png

练思慧分享书籍《平凡的世界》

肖子涵分享的书籍是《红字》。肖子涵在分享中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分析,感受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以及高超的写作技艺,体会过度的宗教信仰带给人类的危害,以及压迫之下女性的反抗。认为《红字》在描写人性罪恶与救赎中探讨了道德、信仰以及爱情哲学等问题,认为即使在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中,仍然会闪耀出光辉。

20241111153006356.png

肖子涵分享书籍《红字》

李海婷分享的书籍是《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李海婷在分享中通过对《黄昏里的男孩》和《蹦蹦跳跳的游戏》两篇小说进行文本互涉解读,认为二者之间虽有着类似的苦难内容与叙事结构,但其中的主人公对待他人和自身苦难的态度和方式却并不相同。他认为余华呼唤的是一种在无奈苦难现实中用温和实用的方式反抗绝望、缓解苦难,即人应该在有限的能动性中选择承受苦难前行,用温情善意改善苦难人生,避免人为的凉薄与施难,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遇见困难应该坚守的初心。

20241111153030653.png

李海婷分享书籍《我没有自己的名字》

张雯雯分享的是书籍《希望永远都在》。张雯雯在分享中向大家介绍柬埔寨历史上的红色高棉政权,并通过展示小说中关于该政权对无辜民众实施极端暴力与残酷杀戮的描写片段,让同学们能够直观感受到红色高棉政权的暴虐行径,从而加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反思。张雯雯表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大屠杀这种反人类反文明的罪恶是我们都应该警醒的。我们知道苦难,了解苦难,正视苦难,正是为了让苦难不会再次发生,也更能理解我们当下的幸福生活并为此努力。

20241111153058544.png

张雯雯分享书籍《希望永远都在》

李志华书记表示同学们在分享过程中各有特色,从创作结构、历史研究、人格分析等不同角度分享自己对书籍的理解。能够通过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去分析故事创作的社会意义,也能跳出书籍理性、思辨的分析当下自身的成长和奋斗,倡导正确的价值观。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把阅读和自己的专业课程相结合,将阅读作为课程学习的实践运用,提高自己的理论运用能力,并且在研讨过程中进行思想的碰撞,实现启智增慧的、立德树人的读书成效。

20241111153120155.png

党委副书记李志华点评

同学们纷纷表示,每次的读书分享活动都让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中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并激发他们新的思考角度与灵感火花。读书分享会不仅是一次阅读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之旅,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更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通过分享与交流使同学们能够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拓宽生命的宽度与深度。未来,教育学院将继续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建立正确的阅读习惯,获得更多元的知识,形成具有广度和深度的思考方式,从而明确和坚定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图文/教育学院李志华、李诗华 责任编辑赵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