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与校友

就业与校友

17级应用心理学3班林虹娇

2025.05.26

由于白云学院“3+1”的就业模式,我于2020年7月就开启了大四的实习生活,大四一年我从事与应用心理学相关的工作,2021年7月毕业后进入小学担任心理老师,当然,我还有另一个身份是社会义工。

这个社会义工的身份,与我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2016年爸爸的离开,让我沉浸在悲痛中,2017年填报志愿时,我想心理学能够改变现状,于是我填报了应用心理学,在踏入白云学院之前,我列出了的大学四年要完成心愿,用专业知识帮助妈妈、拿国家奖学金、参加支教公益活动、专业能力水平第一······就这样开启了充实的大学生活,在大三那一年,每一个心愿都一一实现了,每一次的机会都努力争取了,每一次的困难都没有放弃。

在我的心里,有一颗父母种下地“爱”的种子,温暖有爱的成长环境给了我去帮助更多人的决心;在我的心里,有一颗延续父母“爱”的种子,用父母教会我的“做人要善”的道理去帮助更多人的耐心;在我的心里,有一颗感恩他人的种子,曾经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收到来自同伴、老师、长辈甚至陌生人的鼓励与支持······这一切汇聚成了爱的力量,不断让我的生命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让我更加相信这个世界是充满爱的。

在大学期间,我深知自己力量薄弱,我想尽我所能做我能做的。我利用暑假去边远地区参加支教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校的志愿活动;多次参加各项公益组织,从大学开始关注白血病儿童,曾2次为白血病患儿捐赠头发,出来工作以后,我也成为了两个公益组织的月捐人,每月尽自己所能为他们捐赠一点爱心基金;疫情期间我也积极参加公益组织,将自己的心理学知识运用起来,通过线上的方式为孩子和家长排忧解难······毕业至今,我仍然一直坚持在公益道路上,作为一名年轻人,作为一名党员,我深知我要用青春的力量创造生命的多样性,用行动践行自己身上的责任和担当,用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

虽说踏入工作已经第三个年头,但在白云学习成长的日子总是历历在目,时常感叹自己转眼就毕业了,时常也感叹自己没来得及和老师们多学一点专业知识就已经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非常感谢白云学院的老师们,感谢曾在白云相遇的岳增玲书记、何晶梁书记、心理学专业的恩师们,余玉荣老师、卢俊铭老师、胡志伟老师、陈晓老师、夏静静老师、谷霄老师等,感谢他们在我大学成长道路上指引我前行,如今虽然离开了白云,但时不时仍然还会和老师们在专业上有连接,我在老师们的身上,学到了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对专业的热爱,这也是我目前在自己专业上仍需不断向老师们学习的地方,他们都是我前行的榜样。

毕业之后,回想起大学的点滴,我深深感受到大学所参加的活动和比赛,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走的每一步路,都是在为自己接下来有更多的选择做准备,无需过多在意结果,不断去体验不同的事情,更加清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我想和白云的师弟师妹们说:“其实没有所谓的必须走的路,也没有所谓一定正确的路,也不用在意自己是不是在一所二本学校,当你出来工作之后,你会发现路都是必须自己走出来,每一条路都有不同的结果,你需要做的就是跟着自己的内心,朝着自己的方向,不断努力不断向上,不断突破自己,不要害怕辛苦,也不用害怕困难,专业上难学的知识点就多花一点时间琢磨,做你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让你的大学无怨无悔,为自己的人生提前做一些规划,你自己付出的努力和所做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