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从2023年10月以来,每周总有那么几天,一阵阵古诗词的诵读声,会打破清晨的宁静,让校园充满盎然生机。这是2023级小学教育专业的同学们在进行古诗词早读的活动。
小学教育系是本学期刚刚成立的,招收的是小学教育师范生,培养未来的小学教师。立足培根铸魂,加强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小学教育系组织了古诗词早读活动,虽然活动才开始了短短的两个多月,但同学们收获满满。越来越多的同学投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并且在活动中不断拓展思路,让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越来越多的同学全方位、多维度从中受益。
 
 
2023级小学教育专业
养成习惯
“在清晨的阳光下,我告别舒适的被窝;来到教室里,我读起了古诗。”这是一位同学的心声,也是早教专业学子共同的心声。
告别中学,告别家乡,独立的大学生活对每一位同学都是挑战。从古诗词早读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同学们的共同收获。
小学教育系主任林晖介绍,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早读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正是对学生日常习惯与纪律性的培养,使他们在欣赏文化艺术的同时,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各班早读古诗词打卡 
提升素养
“沉浸在早读的氛围中,感受着文字的力量,我们仿佛置身于智慧的殿堂,领略着世界的美好与深邃。”
通过早读,提升对古诗词的认知,提升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打开另一扇观察世界的窗口,是参与活动的同学们的共同体会。
负责该项目实施的唐瑛茹老师认为,早读古诗词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也促进了他们对语言美学的感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古诗词知识的学习,更是对未来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
 
 
增进交流
“早读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早读的过程中,我们会互相监督、鼓励,共同进步。这种团队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的社交能力。”
新校园、新起点、新同学,对每一位同学都是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如何在新的陌生的环境中更快的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古诗词早读活动所设立的交流学习环节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同学们在学习中增进友谊,共同提高。
这也正是该项目设立的初衷:通过团队内的分享与讨论,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得到锻炼,为他们未来的教育实践铺设坚实基础。
 
 
学生在交流对古诗词的理解
传承文脉
“松声,涧声,山禽声,夜虫声,鹤声,琴声,棋子落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皆声之至清,而读书声为最。”
“每天的早读时光,我沉浸在古诗的韵律之中,感受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背诵古诗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心灵的熏陶。每一句诗词都仿佛带着历史的印记,引领我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早读古诗,仿佛穿越回那个烟雨朦胧的古代,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感,通过反复的吟诵,体会到了诗人们各种情怀。古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饱含着诗人深深的情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与诗人共同感受那份情感。”
“读古诗,感受经典的魅力,仿佛置身于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与古人们一同品味人生百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古诗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清流,让我们放慢脚步,反思生活本质。”
这里摘录的,是同学们早读古诗词的真切体会。从这些点滴中不难看出,该项目的实施,让参与活动的同学们获得了有别于中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词的体会和心得。
专业负责人雷晓云教授指出,古诗词不仅字字珠玑、意境深远,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能够加强情感教育,帮助学生体验多样的人生情感。传承文脉,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修养,于未来的小学教育工作而言,这是不可或缺的。
小学教育系的古诗词早读只是一个起步,后续还将开展古诗词书写(书法)、古诗词展演、古诗词教学等活动,并以此为源,逐步深化,帮助学生学习、认同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日后的小学教育工作打好传统文化基础。(图/文 教育学院 林晖 唐瑛茹)